实名认证 省级级协会会员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生活中有了书画美在其中
2014-07-02    浏览(1069)    作者:文/韩伟荣    来源:韩社武艺术网 官方网站

有人说,竹是君子的化身,是梅、兰、竹、菊“四君子”中的君子。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,为竹有感而发,或文、或书、或画,构成了中国竹文化有机整体。

对竹的喜爱源自韩社武的人格修养、艺术追求和精神境界。他十数年研习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中的人物、花鸟,对中国画的美学理念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,其中国画技法也日臻娴熟,在有了深厚的积累以后,他把自己今后一段时期的主攻方向定位在竹画上,并请洛阳市书协顾问、洛阳书法界领军人物李进学为自己的画室题写斋号“竹宝斋”。

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,中唐时期,竹已形成专门的绘画题材;北宋文同开创了“湖州竹派”,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;时至今日,中国的画竹艺术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,成为当今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。

观韩社武的竹画,行笔颇显功力,一笔划过,决不拖泥带水,竹之芊芊,风骨傲然。近浓远淡,虚实有致,笔意贯穿,脉络相连,墨色均匀。 “枝枝着节,叶叶着枝。风晴雨露,各有态度。” 观之如跃然纸上,成竹尽收眼底,神韵动人情怀。

 “意在笔先”。韩社武认为,把古人的这句话用在画竹子上是再恰当不过了。如此“胸有成竹”,画出的竹子才“笔笔有生意,面面得自然”,才能画出竹的质感和动势,才能表现竹之精髓。表面上看画家是在画竹,实际上是在画自己。画家通过竹画,想要传递给观者的是一种品格,一种修养,一种精神,一种境界。从技法上来看,画竹先立竿,再生枝点节;从做人来讲,立好做人的原则,然后才能做事业、处人缘;做事处人能够做到胸有成竹,不失偏颇。

著名学者余秋雨说:“中国传统文人有一个不存在例外的共通点:他们都操作着一副笔墨,写着一种在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字……笔是竹杆毛笔,墨由烟胶炼成。浓浓地磨好一砚,用笔一舔,便簌簌地写出满纸黑生生的象形文字。”余秋雨把这种文化现象称为“毛笔文化”。同样的物态载体,同样的传统文人,加上艺术通感,即书法与绘画之间的触类旁通,形成了书画同源的画论。

从竹子的生长态势和特点来看,用中国画的笔墨来表现,用书法的笔意去挥写,更显竹子的潇洒之姿和内在的骨格,枝干叶子,风姿卓越,中国书法与竹画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

请看《竹风》:韩社武用浓绿画竹叶,用淡墨写竹枝,一只小鸟栖于翠竹之上“迎风高歌”,竹枝挺拔柔韧,竹叶偃仰疏密,布置得当,静中有动,静中有声,生意十足。在淡雅的设色衬托下,作品恰到好处地呈现了画家所要营造的生机与灵性。

也许是洛阳深厚文化底蕴的缘故,韩社武自有那么一股灵气,能写一手好字,能画一幅好画。扎实的书画功底,为他研习竹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尽管竹画看似简单,实作不易,画好更难。唐代白居易在《画竹歌》中说:“植物之中竹难写,古今虽画无似者。”韩社武靠着禀赋与勤奋,既师古人、师造化,又不拘泥传统;既师法度、师俗规,又求新求变,使竹在他的笔墨中自是一派生机。

他画的竹法度严谨,疏密有致。先用淡墨逐节画出竹竿,以稍浓墨出节顺节而出枝,后以墨笔挥就竹叶,浓墨为面,淡墨为背,虚实相映,如灯取影。画中物象,静动结合,交相辉映。不论是茎叶繁枝,运笔粗细有致,染墨浓淡相宜,层次丰富,充分表现了竹子的俊逸之态。

细细品读韩社武的竹画,你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画中的鸟都是张着嘴。那或许是画家的一种激情,一种兴奋,一种心语?或许是画家想要表达对竹的赞美,对竹的欣赏,对竹的歌唱?

作为“竹宝斋”主,韩社武画的竹,得到同道的喜爱和赞誉。他有一幅墨《竹风》画,在构图上,只截取了竹的上端,两三竿竹子悄然挺立于秋风中,竹节长而直,竹叶稀而疏,一只从远处飞来的小鸟站在一竿倾斜的细竹子上,整个画面,给人以挺拔、坚韧、生机勃勃之感。

韩社武爱绘画,因为他在作画得过程中,已将自己置身这个世界中,不受外界的干扰,关闭手机,凝心静气搞创作。

韩社武爱画竹,因为竹在他的心中就是一种文化精神。竹子历寒冬而不凋,竹子坚强不屈、笔直挺立等品格,竹子的精神风貌和审美价值,激发他的创作灵感。

生活中有了书画便可美在其中,书画融入了生活便可尽享其中之美矣,韩社武的人生如斯,美哉!兴哉!

标签:
我来说两句
0 人参与评论,查看详情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验证码:

注: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

^_^ 人喜欢

关注TA

给TA留言

扫描二维码进入
手机官方网站